当前位置:团委>> 通知公告
关于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共青团改革方案的请示
来源:团委 发布人:申万营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1/5/30 21:18:05

中共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委员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共青团河南省委改革方案》和《河南省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和改进我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我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推进我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共青团的工作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的所有内容是载体和抓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常态,牢牢遵循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规律,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切实发挥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自觉将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我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我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3.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4.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学校各级团组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的共青团组织,巩固提升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上作用更加凸显,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改革措施(五大项20条

(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原则,把团组织的建设融入党组织的建设之中;加强团教协作,深化共青团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路,对外深化共青团工作的经验学习,对内加强各学院共青团工作的交流互动;积极探索与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主要任务相匹配的工作运行机制。


2.推行直接联系青年师生制度(增强群众性,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工作要求。按照“面向普通、面向广大、面向基层”的原则,推动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我校共青团的专职团干部在实施“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指导和参与团支部日常的组织生活和团日活动;基层团干部要坚持全天候扎根基层;实行校级团干部直接联系团支部制度,各级团干部每人至少常态化联系2个基层团支部。建立健全共青团工作“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坚持以青年为本,通过项目化的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组织活动请青年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青年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青年一起评议,吸引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全校青年师生的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规范“挑战杯”两个并列项目:(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简称,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改革提升,2014年)、“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1997年,“三下乡”活动在全国正式开展。现在多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四进四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和团学干部: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与信仰对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2011年共青团中央联合求是杂志社、红旗出版社主办的大型党史主题宣传活动)、“三走”(2014年前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主办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等项目的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的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我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发布、信息交流的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动工作。加强我校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开展。明确我校共青团不同层级组织的核心任务,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共青团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建立层层督导,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校团委加强对二级学院团组织的综合督导。建立健全校团委对二级学院团组织的评价考核制度,按照《郑州理工职业学院基层团组织工作考核方案》,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等方式,对各二级学院共青团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公示通报表彰。注重对基层团组织的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从一体双翼到一心双环,重在强化政治性,落实思想政治引领和意识形态引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进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的指导,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学校的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组织归口指导。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校级学生会组织明确1名主席团成员担任社团联合会负责人。校团委设立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实行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规范日常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重点对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团活动进行大力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向上向善有序发展。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按照《团章》,执行校级和各二级学院团委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杜绝不按时召开的现象。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2022年之前实现比例不低于70%的目标;畅通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发言制度,建立校级和各二级学院团组织定期向相应的团代会的常任代表报告工作和听取意见建议的制度。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探索校院两级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的运行机制。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活力团支部”创建工作。强化各二级学院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团建实践,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大力推进团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青年、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副班长的制度,强化团支部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团支部建设成为班级核心,更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青年教工团支部,加强对青年教职工的联系和服务,积极搭建教研帮扶、交流联谊类的平台和机制,结合共青团品牌工作,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挂职等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服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引导团员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共青团工作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同类别学生、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团的各项工作,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引领团员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广泛开展“四进四信”活动,改进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方式,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拓展资源,支持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创建和建设发展。


8.完善实践育人运行体系。持续巩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育人工作品牌,深化工作内涵,健全激励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及日常业余时间,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体验国情、省情、民情、社情,引导大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深入有效地整合资源,积极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逐步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学校层面积极探索推动实践育人相关活动的立项机制,提供活动经费支持、指导教师配备等基础保障。


9.实施我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07年5月,团中央启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整合校内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思政课教师等学术力量,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理论研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对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教育引导和培养训练,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探索完善培养方案,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推进形成学校党委领导、青年马克思培养教育中心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将“青马工程”打造成为我校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龙头工程,为党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工程。


10.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顺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围绕高校育人的中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健康、志愿公益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加强与教育教学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给予一定的学时(学分),逐步将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评先争优、就业推荐、毕业审核的重要内容。从运行管理、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加强指标设计、量化评价、信息透明等配套建设,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增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有序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建设,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发挥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和重要支持作用,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2015年团中央启动试点,2016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布,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我校已启动实践工作,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科技创新与学术技能、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工作履历与荣誉表彰,系统开发基本完成,近期可进入试运行测试)。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快我校共青团的互联网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工作保障”的思路,落实“四个融合”要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与“青年之声”平台的对接,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培育网络青年人才,加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核心和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打造我校团属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使各类新媒体平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建立我校团学新媒体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研发和推广一批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逐步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


12.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精准化帮扶机制。加大我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积极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积极融入社会。


13.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院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和机制。健全学生权益维护制度,支持学生会组织开展提案工作和日常权益维护工作。探索建构一套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实现学生对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实时征集和有效反馈。探索在校、院、班等团组织中设立权益部长(委员),探索在学校层面的议事机构或者有关会议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积极与社会相关组织的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对接,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拔、使用、管理


14.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确保校级团委书记专人专岗,确保配备1名专职团委书记、两名专职副书记;各二级学院团委配备专职书记。在校院两级团组织中,普遍建立从青年教师及辅导员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2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且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的比例不低于50%;注重从学生中选拔建立校级和院级团组织的兼职干部队伍。探索校团委与学工部互相挂(兼)职机制,加强与学工部工作资源的协调、联动、聚合。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团干部从严选拔、从严管理,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难在挂职,院团委、各系部团组织要探索实施,可以探索作为储备干部培养的载体等途径。)


15.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成长观教育,按照“三严三实”(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教育引导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将团干部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在工作津贴补贴、保障激励、职级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其他思政工作队伍实行同等待遇,团干部获得的共青团系统的荣誉奖励、研究成果计入职称评审,与其他同级别项目同等认定。将团干部培训列入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突出抓好各二级学院基层团干部和学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逐步完善团干部转岗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组织工作人员队伍。


16.规范加强团干部协管机制。完善校、院各级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上级团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专职、挂职、兼职团干部以同级党组织管理为主,同时受上级团组织协管。共青团组织对协助党组织管理的团干部,负有考察、了解、培养、教育的责任,对团干部的任免、调动应积极向同级党组织提出建议。学院党委在任免、调动校团委领导班子时,应提前征求共青团河南省委意见,任免后将相关文件及时抄送共青团河南省委备案。学校各级团组织换届选举应提前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请示,得到批复后严格按照《团章》规定进行,并及时将选举结果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呈报。校团委要协助学校党委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做好二级学院团干部协管工作。


17.持续推进“从严治团”。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大力推进从严治团,让团干部更像团干部,团员更像团员,团的基层组织充满活力。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作为从严治团之魂,严格以党的干部标准要求团干部,切实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一学一做” 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三会: 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两制: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 一课:团课)为主要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教育引导团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抓基层、打基础、严制度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增强组织活力。扩大团内民主,推进团务公开,畅通团员参与团内事务、监督团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团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严明团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8.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推动在各级党政召开的教育教学、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共青团工作的专题内容。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各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占比不低于10%。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听取团的工作专题汇报,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校团委书记作为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可以列席院党委会、常委会、党政联席会等有关校务会议。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规范。


19.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各级团组织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校团委单独设置,并明确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学校应根据学生规模和工作需求,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为原则,选好配齐各级团干部,建设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专、兼、挂相结合的高质量团干部队伍。学校要落实团干部相应的职级待遇,校级团委书记按照学院中层正职干部配备管理,校级团委直属科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团委书记应为专职团干部,并享受相应职级待遇。逐步加强共青团工作所急需的设施设备建设,打造具有育人实效的团学阵地。学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拔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设置专项经费,建立经费专项使用机制和监督机制,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20.推进我校共青团智力支撑。推动全体团干部、具有相关专业和工作经验的党政干部、学者教师广泛开展共青团理论、团干部成长、共青团工作实务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搭建工作研究和交流平台,为我校共青团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三、组织实施


1.本方案由学校党委制定下发,校团委及相关部处负责实施,学校党总支负责指导学校团组织部署落实。方案落实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学校工作考核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


2.学校成立共青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任务分解和协调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由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相关部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总结、推广具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改革实施进度,稳妥有序地推进改革。办公室设校团委,校团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


3.相关专题内容由领导小组专项研究具体意见发文执行,每项任务确定责任部门、参与部门和完成时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配合,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学校要为改革提供组织宣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财务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021年4月25日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0371)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0371)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